中国家长网

您的位置:中国家长网/父母阅读/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

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

很多父母说:我孩子怎么办啊?说他八百遍了,就是改不了。怎么办呢?我说:你说孩子八千遍,孩子也改不了。

一个著名的儿科教授说,一句话重复三遍就等于对别人的折磨,你说了好几百遍了,不把孩子折磨死了。有的孩子跟我说,孙教授你不知道我妈妈真烦人。她一张嘴,我就知道她想说什么。她说上一个字,我知道下一个字是什么。我对她说,妈妈求求你别说了,不行,我妈妈非说不可,说的我心烦意乱。

各位做父母的,如果不相信我的话,你可以准备一个录音机,你们夫妻一方在训孩子的时候,另外一个人就打开录音机,也不用多录,就录一个星期,然后找一个地方放你们两个人听听,不把你们两个人烦死才怪。

我走过中国的东南西北,我发现中国父母和孩子说的话是高度雷同,中国父母像克隆人一样,说的话差不多一样,最多的话是什么呢?别看电视了、别老玩游戏了、赶快写作业、不好好学习能考上好学校吗?考不上好学校将来有好工作吗?现在竞争这么激烈,你将来喝西北风啊?这种话说个几遍可以,但是说多了就会变成一堆噪音,除了让孩子心烦意乱、信心崩溃,没有别的作用。

所以说:训子千遍,不如培养一个习惯。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的,也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学习好的。他之所以管不住自己、毛病很多,是因为有很多坏习惯,像网一样紧紧的束缚了他。

什么是习惯呢?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,比如说各位今天来听讲座的,即使主持人不提将手机改为振动状态的要求,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进行这样的处理,不好意思让自己的手机响起来,这就是一个好习惯。

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,发现人的一种动作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一个习惯。如果这个动作重复90天,就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习惯、稳定的习惯。我主持教育部的十五到十一五国家课题,即关于习惯的研究做了八年,关于习惯的培养。

我给大家演示一个习惯,很多人打手机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比比划划的(现场模仿),虽然手机是高科技产品,但是多数手机还没有可视的功能,就是你比比划划的动作对方看不见,完全多余的,但是比划惯了的人不让他比划就很难受了,这就是习惯动作。

习惯动作的形成是人神经系数的改变,有很强大的力量。人的动作70%以上都是习惯动作。教育孩子最重要莫过于养成习惯。日本专家干脆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,父母是习惯的老师。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,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

习惯养成之后不做就很难受,心里痒痒的。但是习惯的养成是一门科学,不是随随便便说一下就可以形成的,我们和很多心理学家一起研讨,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。第一步是提高认识,你得让孩子对习惯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、向往,对坏的习惯产生厌恶;第二步是明确规范,知道好习惯是什么样的,很明确;第三步是持久训练,习惯是训练出来的,不是号召出来的;第四步是及时评估;第五步是形成环境。

给大家看这张照片,这是国际奥委会驻中国的首席代表,天津姑娘李红(见图)。

很多记者在奥运会的时候去采访,一看是中国姑娘,这么年轻,她是国际奥委会百年以来最高职位的中国专职官员,她也很幽默,说我从小是跑着进入国际奥委会的。七岁那年开始她爸爸带着她跑步,一跑就跑到高中毕业,天天跑步,12年当然就养成了非常好的运动习惯,身体素质非常好,效率很高、学习很好,考上了清华大学,每天下午四点在清华操场上跑一万米,清华校队的主力,后来到美国读书,先到加州后到哈佛。她说我在哈佛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同样热爱体育的老公,是一个瑞士的小伙子。没有想到幸运来了,国际奥委会总部在瑞士,到处找一个驻中国的首席代表,找不着,因为要求很高,中文要好、英文要好,而且要熟知中国文化、熟知欧美文化,还得懂工商管理、还得是体育行家。后来有人推荐她,完美无缺就是她了。一个最简单的运动习惯成就了她一生,当然成为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这是很偶然的,但是这个习惯让她受益终身这是无疑的。

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,大家可以发现,我们的孩子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马马虎虎,比如说考试,不是不会做而是审题不严,不确认。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德国的父母做的很好,德国孩子说爸爸我明天要去爬山行吗,爸爸很可能会问你的计划呢,没有计划不要去,从小让孩子做计划,很多事一做计划就知道可行不可行。

习惯培养的第二步就是明确规范,大家可以看这张图,什么是明确规范呢?这是奥运礼仪小姐的训练,脸微笑也要练,按照国际上某个企业的规范,微笑的标准是露出八颗牙齿,所以奥运礼仪小姐在进行咬筷子训练,因为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是灿烂的微笑。

对孩子的要求一定是非常明确的,比如说《弟子规》有很多好东西,其中有一个要求是“出必告、返必面”,就是孩子离开家的时候一定要跟家里人打招呼去哪里了、什么时候回来,回家之后要告诉家里人我回来了。就是这么一个习惯,在古代是中国孩子必备的,但是现在许多中国家庭把这个传统丢掉了。

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?我给大家讲一个很能够说明问题的故事,看看好习惯究竟是怎么培养的,坏习惯是怎么矫正的。

北京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,写作业坐不住,妈妈说了很多遍没有用。后来这个妈妈着急就向一个心理学专家请教,因为是亲戚很方便。这个心理学专家就给妈妈讲了一些操作的方法,培养好习惯、改掉坏习惯。

妈妈回来一实践很成功,怎么做呢?第一步就是观察清楚原因,孩子到底是怎么坐不住的呢?孩子在那儿写作业,妈妈坐在能够看到孩子的地方,注意看孩子怎么写作业。这个孩子写一小时作业站起来了七回,一会儿拉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,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有没有动画片,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院子里玩了,不到十分钟站起来半天不坐下来,那学习肯定搞不成。第二步就是引导,妈妈就给孩子说了,儿子啊,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,只要好好学习肯定能够学好,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一下,你一个小时站了七回,是不是有一点多了?儿子一想妈妈都看到了,还给数了站起来七回,有些不好意思。

妈妈最有水平的话在后面,妈妈说:儿子,我看你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三回差不多了吧。儿子心想,妈妈挺不错,还让我站起来三回,就说三回就三回。妈妈说:儿子,军中无戏言。如果你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的次数不超过三次,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随便看,妈妈绝不干涉。这个儿子很高兴,说太好了,我就是爱看动画片。妈妈说你先别高兴,有奖励就会有惩罚。如果你一小时写作业站起来超过3回,当天晚上什么电视都不能看,动画片也不准看,说话算话。儿子说没有问题,这样母子协议达成了。第一个星期下来儿子有三天做到了,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3回,到了晚上6点大摇大摆地去看动画片,很自豪,但是有2天就给忘了,一到晚上6点就条件反射心里痒痒的,哎呀妈妈求求你让我看动画片吧,我一定好好学习,我再也不站起来了。妈妈说不行,男子汉说话算话,怎么能出尔反尔呢?不能看,孩子耍赖也看不到电视。第二个星期开始了,孩子写作业刚坐一会儿就想站起来,这就是条件反射。但是他马上就想到不行,我只有3次站起来的机会,我得省着点用,晚上6点才有动画片看,这就忍了下来。

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,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。经过一个月的训练,儿子能做到一小时站起来不超过3回,妈妈说不错啊,我看你很有潜力啊,一小时站起来不超过2回能够做到吗?2次就2次,第二个月站起来2次,第三个月站起来1次。三个月之后,差不多90天左右,这孩子一小时写作业基本上不站起来了,站起来一次也是正常的。这个妈妈就成功了,经过3个月的训练,孩子养成了一个专心写作业的习惯,改掉了坐不住的习惯,这很有意义。

我把这个妈妈的经验发表在我主编的《少年儿童研究》杂志上,然后我总结出一个习惯培养的最重要的方法,就是加减法,两句话是它的秘诀,第一句话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,改掉坏习惯用减法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,只要适合他,让他认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,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,好习惯形成的越牢。美国教育家说的很形象,培养好习惯就像是缠缆绳,只要每天缠上一道,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。

当然最后我要跟大家说一句话,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最好的方式,就是用父母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。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、共同成长的时代,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,与孩子一起成长。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,习惯的养成有几个层次和重点,在培养个人性习惯的同时,侧重培养社会性习惯;在培养动作性习惯的同时,侧重培养智慧性习惯;在培养传统性习惯的同时,侧重培养时代性习惯。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,教育的条件是好的关系,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,掌握了这三个要点,你就掌握了儿童教育中最核心的真谛,真的这么去做了,结合孩子的实际,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健康、快乐地成长。

引用自孙云晓的博客(有删减)

推荐视频

推荐图书

作者:周弘
出 版 社: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
定 价:35.00元
图书简介:

用“赏识教育法”教育出来的孩子,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,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,并将这种乐趣自动地转化为继续学习的无穷动力。

推荐文章

最新评论